我們與 慢性咳嗽 的距離

氣喘病與慢性阻塞性肺病

咳嗽是呼吸道受到刺激時常見的一種反應,可以幫我們清除呼吸道的痰與異物,是身體自我保護的方式。自從H1N1新型流感到2019年的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在公共場所「咳嗽」成了大家敬而遠之的失禮舉動。近年來因為空汙問題嚴重,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尤其是PM 2.5),常常造成病人慢性咳嗽的主因。台諺有云:「醫生怕治嗽,作土水的怕抓漏!」,因為造成咳嗽的原因實在是太多,唯有真正找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咳嗽的疾病中又以 慢性咳嗽 最讓病人困擾,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時間在三週以上,本次主要介紹是以慢性咳嗽為主常見的疾病-氣喘(Asthma)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氣喘主要症狀為 慢性咳嗽 、胸悶和喘鳴聲等,通常在夜晚或凌晨咳嗽會較厲害,症狀會間歇性發作(沒發作時常被誤認已經痊癒),大部份病患從小就會被診斷出來。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表現為 慢性咳嗽 有痰和呼吸困難,大部份病患都是老菸槍,症狀會經常性發作。其中包括了有「慢性支氣管炎」與「肺氣腫」兩大類型。根據研究顯示,約9成COPD患者都是因「吸菸」引起,香菸裡的數百種有害物質,會刺激呼吸道造成慢性發炎,使痰液堆積不易排出,長期下來呼吸道與肺泡變形,導致呼吸困難。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台灣平均每4名吸菸者,就有1人罹患COPD,全球每10秒就有1人死於肺阻塞,全台一年有超過5000人因肺阻塞過世。一旦罹患COPD,更可能伴隨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糖尿病、肺癌等共病,而讓生活品質更差,壽命縮短。

近日新聞報導,蔡姓前立委接受換肺手術也是與阻塞性肺病有關,可見慢性咳嗽正藉由許多管道影響我們的健康,與我們的距離可說越來越近。

其他常見的咳嗽原因會引起咳嗽反應的情況包括感冒、肺炎、肺結核肺癌、支氣管擴張症、塵肺症、氣道異物侵入、吸入刺激性氣體、心臟衰竭、肺水腫等。此外,還要考慮有無胃食道疾病鼻涕倒流、或藥物的副作用(如降血壓用藥ACEI)。

當自己發現有 慢性咳嗽 時,應盡早求助專科醫師。胸腔科醫師會依疾病病史、理學檢查、胸部X光及肺功能檢查來做診斷。並依檢查結果,及國內外治療指引,給予合適的治療(包括口服及長效吸入型保養藥物)。預防疾病方面,氣喘病要避開過敏原,慢性阻塞性肺病一定要戒菸,兩者都要有適度及規律的運動,流行期時可以接種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

一般來說,氣喘病的氣道較有可逆性,治療效果較佳;而慢性阻塞性肺病多數處於晚期才被診斷出來,加上氣道阻力增加及患者中卻仍有4成還在吸菸,治療效果較不理想。有鑒於此,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建議,有慢性咳嗽症狀的人一定要盡早就醫(類似超前佈署的概念),越早接受合適的治療,可以減緩肺功能的退步。而對於治療效果不佳的病人,經這幾年最新的研究可以提供客製化的治療,也就是所謂的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除了胸部X光及肺功能檢查外,再加上抽血檢查,依檢查結果幫病人挑選更適合的藥物:可選擇一種長效型氣管擴張劑(LABA)加上吸入型類固醇(ICS);或是兩種長效型氣管擴張劑(LABA+LAMA);或是三合一治療(LABA+LAMA+ICS),讓治療效果大大提升。

雖然慢性氣道疾病(氣喘與慢性阻塞性肺病)不容易斷根,只要病患配合醫師的醫囑及衛教師的預防保健,定期回診就能將症狀控制,減少 慢性咳嗽 所帶來的困擾與併發症。總之,有任何 慢性咳嗽 問題請諮詢專業的胸腔科醫師,讓我們跟 慢性咳嗽 保持安全的距離。

 

廖忠義醫師廖忠義醫師專長

  • 胸腔疾病
  • 慢性阻塞性肺病、氣喘、肺結核、肺炎、肺癌、肋膜積水之診斷與治療
  • 呼吸生理及肺功能檢查
  • 呼吸中止症檢查
  • 重症病人照護及呼吸治療、呼吸機脫離等
  • 一般內科學相關疾病(高血壓、糖尿病)之診斷治療

 

廖忠義醫師門診時刻表

豐榮醫院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