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氣喘?
氣喘是因為支氣管及支氣管對多種刺激物產生過敏感的反應,造成支氣管廣泛的狹窄、阻塞及發炎,是一種可逆性的慢性疾病。可藉由良好自我照顧行為降低氣喘發病率及再住院率,提高生活品質。
二、誘發因素:分為外因性及內因性兩類
外因性氣喘:主要與吸入過敏原,如:塵螨、灰塵、花粉、黴菌、舊棉絮、動物的毛等,又稱為過敏性氣喘。
內因性氣喘:主要與呼吸道感染、空氣汙染、氣候驟變、劇烈運動、壓力等有關,有些藥物如:阿斯匹靈、顯影劑、非類固醇抗炎藥物等亦可引發之。
三、氣喘會有哪些症狀?
反覆發作性的呼吸短促,併有呼吸困難、喘鳴、咳嗽、陣發性胸悶、咳嗽等症狀,常於夜間、清晨、運動後、接觸到過敏原後即天氣變化時,如春夏及秋冬季節交替時症狀較嚴重。如果您有以上症狀,不一定是患有氣喘,請立即求診,由醫師確定診斷及治療。
四、居家自我保健原則:
(一)居家環境方面:
1.保持通風及乾淨,預防蟑螂、老鼠及黴菌滋生。打掃時應避免使用掃把,改以吸塵器或濕抹布擦拭,以減少塵埃飛揚。
2.家中所有枕頭、棉被及床墊需裝防護套,且每隔一至二週以55度~60度的熱水清洗、或選購易洗的太空被或防蹣寢俱為宜,避免使用毛毯、厚重窗簾和沙發,移除地毯改鋪硬質地板。
3.盡量避免接觸過敏原:如花粉、灰塵、黴菌、多毛的玩具,或吸入性過敏原及刺激性的氣味:如抽菸或吸入二手菸、煙霧、香水、芳香劑、蚊香、樟腦丸、殺蟲劑、燒香、油煙、髮膠、氣油味或油漆味等。
4.使用吸塵器及空氣清淨機減低室內的過敏原及維護空氣品質,使用除濕機保持室內相對濕度低於50%。
(二)飲食方面:
1.攝取新鮮均衡的飲食,維持體重於理想範圍內,肥胖者可適度減重,有利改善肺功能。
2.如無特殊禁忌,成人每日最好攝取2000cc水份,使痰變稀較易咳出。
3.盡量避免食用含過敏原或易誘發氣喘發作的食物,或刺激性過強,冰冷或性質寒涼的食物(例如:蛋、蝦、魚、牛奶、菸酒、瓜、筍、綠豆芽等)。
(三)運動與休息方面:
1.可依體能適度的運動以增加肺活量,如:營永、騎自行車、體操、健行、太極拳、外丹功等,尤以游泳最佳。
2.有些運動後會誘發氣喘發作,應攜帶支氣管擴張劑備用,運動前先暖身15分鐘,並先使用預
防性吸入型藥物以預防氣喘發作,如氣喘發作時,連續使用藥物三次無效,應盡速到醫院求治。
3.應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生氣、憤怒、焦慮、緊張等情緒,盡量保持心情平靜與穩定
(四)居家照護重點
1.請依醫師指示規律服藥,勿擅自停用藥物,勿相信偏方,按時返回門診接受治療及追蹤。
2.最好與家人或朋友同住,以預防氣喘發作時無人協助就醫而致生命危險,常有氣喘發作的病友,家中可準備氧氣筒備用。
3.請隨身攜帶氣喘卡片,卡片上應註明氣喘病人用藥、劑量、以備發作時他人可立即協助就醫。
4.辨認氣喘發作的症狀:如咳嗽、喘鳴、胸痛、胸悶或呼吸困難,如果連續使用吸入性藥物三次仍無法緩解,應立即就醫,以預防發生生命危險。
5.季節或天氣變化,及早晚溫差大時,須注意保暖病戴口罩以避免吸入過冷的空氣,避免進入通氣不良、人多壅擠或空氣汙染之處,以避免呼吸道感染。
6.每天以尖峰呼氣流速器監測吐氣量並紀錄,若達警示區,應立即返診就醫或依醫囑調整用藥。
7.氣喘需要耐心接受治療並與醫師密切配合,則可達到較佳的治療效果。
8.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壓力或情緒波動劇烈,如害怕、緊張或大哭、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