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

一、什麼是肺炎?

肺炎是肺部發炎的簡稱,通常由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引起最常見,另外自體免疫疾病或其他化學、物理傷害也會造成肺炎。

二、哪些人容易感染肺炎?

(一)吸菸:因黏液纖毛受抑制,保護機轉遭受破壞。

(二)喝酒:酒精中毒者影響呼吸道纖毛活動。

(三)吞嚥有問題或使用藥物導致咳嗽反射受抑制者,容易在吃東西時嗆到而吸入肺部導致肺炎。

(四)老人、慢性病患(如氣喘、心臟疾病、糖尿病)、癌症病人因免疫系統衰弱,增加感染肺炎機率。

三、症狀:

(一)發高燒。

(二)呼吸淺而急促。

(三)身體虛弱感到疲憊。

(四)感覺發冷及顫抖:可能只有一次或很多次,通常是先發冷再發燒。

(五)咳嗽:會咳出紅褐色或綠色的痰,有時也會帶血絲。

(六)胸痛:當呼吸或咳嗽胸痛加劇。

(七)焦慮、躁動不安或心智改變。

有上述症狀者並不一定是肺炎,若您有上述症狀,請至感染科門診就醫。

四、治療:

(一)如無限水醫囑則每日水分攝取約2000~3000CC。

(二)臥床休息,需要時給予氧氣治療。

(三)依醫生指示使用抗生素、祛痰劑、支氣管擴張劑、止痛劑、解熱劑等藥物。

(四)利用咳嗽、深呼吸、背部拍痰、姿勢引流、抽吸痰液等,使痰液容易及充分排出,維持呼吸道通暢,促進有效換氣。

(五)單純病毒性感染時,不需給予抗生素,只需要多休息、多喝水,幾天後就會自然痊癒。

五、預防:

(一)注射疫苗:年齡大於65歲或是有心臟或肺部疾病時,可以施打肺炎預防疫苗。

(二)肺炎會經由口沫傳染,應減少到人多擁擠的地方。

(三)均衡飲食、充分休息、增強抵抗力。

六、居家自我保健原則:

(一)勿出入公共場所人多聚集之處。

(二)即使自覺症狀、病情比較改善、也要遵照醫囑服用抗生素,不可任意停藥,避免產生抗藥性,並注意是否有嘔吐、腹部不適、腹瀉、心跳過速、顫抖、失眠、抽蓄、休克、皮膚發疹、胃腸不適等副作用,當發現上述情形請立即告知醫師。

(三)採高蛋白、高熱量飲食、若有其他疾病需做飲食限制者,必須與醫師或營養師討論。

(四)當痰液增加、顏色改變、便黏稠,發生寒顫或發燒、咳嗽持久未改善、呼吸困難加劇、意識混亂或嗜睡等情形時應立即就醫。

(五)而吸入性肺炎的致病菌大多來自口咽部,良好的口腔清潔,可減少肺炎的發生率。

(六)吞嚥功能易嗆者,建議避免食用液體食物,濃稠食物可降低入性肺炎的機會。

(七)長期使用鼻胃管灌食者應注意鼻胃管正確位置,預防吸入食物而發生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