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復健》

本院的整體醫療團隊,過去在中風後的復健治療,已經累積相當多的經驗。國內健保制度中,對於中風患者在穩定之後,多數醫院往往要求患者出院,但是以過去本院的醫療團隊經驗,患者穩定之後,必須開始進行復健療程,如此一來,患者恢復生活自理的能力,機會越高。把握黃金治療期,非常重要。因此特別設置高階復健,專為中風患者,提供最佳醫療服務。

一、設立理念

中風過去以來,一直名列台灣十大死因的前3名,而這個現象,從民國103年起,出現了變化。衛福部統計指出,每年因腦血管中風死亡人數逾1萬人,中風患者發病年齡超過65歲依然佔最大比例達2/3,但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以往45歲以下的年輕型腦中風患者在台灣約只占2~5%,但這幾年卻已上升到10%。換句話說,中風不再只是好發於老人的疾病,年輕族群被中風找上門的機會也逐漸增加。

而本院醫療團隊,鑒於國人近幾年有出現中風年齡層大幅降低的現象,認為患者雖在年紀輕時患了中風,但相對其治癒的機會也很大,尤其,這些正值壯年的患者,若能在穩定病情後,盡快進行復健,其治癒比例會較老年人更高,特設立此中心,希望挽救更多的中風患者與其家庭。

理念包括:1.專業服務結合生活導向、2.提升生活品質並重拾尊嚴、3.促進自主同時重建生活、4.回歸社區以達成在地老化。以跨專業團隊合作制定返家計畫,為個案訂定長短期目標,提升個案能力,使個案可以在3-6個月後返家。

結合返家資源整合,協助連結各方社福及所需之資源,減輕家屬負擔;並以生活復健之模式,藉復健訓練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練習並由護理師及照服人員協助,加速訓練步調並促進恢復腳步,加強個案自我照護能力;協助進行外勞代訓,為日後個案返家後,使外勞可以更有效率地協助個案繼續復健並在日常生活功能表現上更有品質,由復健治療師協助訓練外勞,並教導如何對個案進行適當的復健運動及針對個案生活上所需之協助做處理。

居家環境評估與復健,為返家做準備,至個案家中做環境健檢及改造,待功能提升至可返家後,為使功能再提升或避免返家後繼續復健不易,由了解個案能力及情形之治療師提供居家復健服務;家屬諮商及教育整合訓練,針對個案情況,衛教家屬相關專業知識,包括:疾病衛教、復健訓練、環境風險、日常生活功能促進與協助方式、日常危險因子等,並提供諮商與會談之服務家屬連結與後續追蹤。

針對骨科相關問題,特別設定相關的復健治療作業規範,以及各類臨床治療標準,落實高品質的復健治療水平,同時促進個案的功能恢復,並減少不必要的併發症出現,早日促使個案能重返生活。

讓團隊成員能依循作業內容執行復健治療之處置以維持個案良就醫流程及穩定的服務品質,內容包括: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退化性關節炎、脊椎病變、肩部問題處理及輔具需求評估等,促使病人能夠真正地在骨科醫師處置後,復健科接手處理做成連續性的治療,以利真正的治癒而非單純的固定儀器治療。

二、設立優點

本院的醫療團隊,依據不同的中風程度,進行不同的治療療程。

以個案能成功回家為前提,藉由跨專業之合作、返家資源整合、生活復健以及家屬專業知識教育訓練等,在3-6個月時間使個案早日回家、重啟自立生活

    • 跨專業團隊合作制定返家計畫
    • 返家資源整合
    • 生活復健
    • 外勞代訓
    • 居家環境評估與復健
    • 家屬諮商及教育整合訓練
    • 家屬連結與後續追蹤

隨醫療體系的改變,在接受急性醫療後出院的個案,其中不乏為尚有功能缺損,或是需復健與時間回復功能者。僅有少數能成功返家,其餘皆會面對至少一項以上的失能,使其只能不斷在各醫院間遊走,嘗試得到完整的醫療與照護去解決窘境。

此時相對於醫療的介入,也應並重於個案的生活照護,而此,我們所提供個案不僅醫療的介入,更加入生活面的復健內容-包括基本的起身、盥洗、移位,甚至到如廁、沐浴、及行走,高階的能力甚於上下樓梯等,以真正讓病患可以獨立生活於家中為前提,促使功能的進步,而非單純的肌肉力量提升。

故結合家庭、社區以及社會網路的發展取代過往的重複性訓練,從機構式照護至社區式照護的中繼站模式,加強與社區間的聯繫,促使「在地老化」的目標,整合豐榮過往經驗並將機構轉型,提供機構式復健、支持性出院等相關服務內容促使個案能預防不必要之住院、促進自主,進而重建生活。

三、醫療團隊

包含有來自北榮的骨科專科醫師、復健科專科醫師等醫師協助製作復健課程

醫技團隊:

營養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等

照護團隊:

護理人員、病服員 ( 護佐 ) 、看護

四、硬體規劃

相關的復健治療儀器,包含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

疼痛處理: 雷射治療儀、中頻向量干擾波、遠紅外線治療儀、自動經皮神經治療器、超音波、微波、震波、溫熱震動治療儀、石蠟、頸腰合一牽引器等,尤其中頻向量干擾波、微波、溫熱震動治療儀及頸腰合一牽引器是由日本直接空運來台,評價及效能皆是業界頂尖。

運動治療相關: 平行走道、懸吊系統、跑步機、腳踏車及相關運動設備,同時配有相關的用具如治療球、手腳運動器、站立桌和傾斜床等,重要的是,由治療師的專業設計個別化的治療計畫,讓復健的成效事半功倍。

職能治療:副木製作、認知功能訓練、手功能訓練、姿態訓練、平衡練習等,相關的日常生活功能的訓練為重,配備相關的日常生活環境如床邊、廁所等,具備其他輔具的搭配讓病患能夠模擬家中情況,並練習獨立生活的模式。

五、儀器配置

六、收費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