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義:
醫學上定義如果睡眠中每小時有五次以上的呼吸暫停或呼吸不足,每次持續十秒以上伴隨血氧濃度下降,即為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分為阻塞型、中樞型和混合型三種,其中以阻塞型最為常見。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是指在睡眠過程中會週期性重複地發生上呼吸道阻塞,而使呼吸間歇中斷產生間歇低血氧,有時導致睡眠中反覆驚醒而嚴重影響睡眠品質。
二、原因:
(一)肥胖:上呼吸道有過多的脂肪聚積造成呼吸道狹窄。
(二)下巴狹小或後縮:使舌頭意向後倒而阻塞呼吸道。
(三)扁桃腺肥大或懸壅垂過長(俗稱小舌頭)。
(四)顱顏頸部或鼻腔結構異常(如鼻中膈彎曲、息肉、鼻夾肥厚)。
三、好發危險因子:
男性、肥胖(BM大於35)、65歲以上年長者、粗頸圍(男性大於43公分、女性大於28公分)、抽菸、喝酒、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低下、肢端肥大、顏面結構異常、鼻咽喉構造狹窄等、或有阻塞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家族史者。
四、常見症狀:(如果有以下症狀不一定罹患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請盡速求醫診治)
(一)日間症狀:嗜睡、精神不濟、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憂鬱。
(二)夜間症狀:失眠、夜尿、睡眠中斷、不正常的打鼾(例如:無論什麼睡姿都會鼾聲如雷,停止呼吸一段時間後突然短暫噎住或倒吸一口氣以致出現大的鼾聲而醒來。
五、相關併發症:
因為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易發生睡眠中斷及低血氧,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包括:缺血性心臟病、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充血性心臟衰竭、動脈粥狀硬化、高血壓、腦中風、也可能併發糖尿病、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和血管內皮細胞炎、肺高壓或汽機車意外事故。
六、治療:
(一)改變睡姿:因正躺或仰臥姿勢易造成上呼吸道塌陷而導致呼吸中止及呼吸不足,故建議改為側睡。
(二)減重:為肥胖症者的首要治療,可藉由限制熱量攝取及運動等減重措施。
(三)口內裝置(如下顎前置裝置)或口腔牙套矯正器:適用輕至中度病人,可防止舌頭後倒。
(四)連續性氣道正壓呼吸器:為中、重度或輕度合併心血管疾病之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病人治療首選方式,可維持睡眠呼吸道的通暢。
(五)口咽整形手術:適用於口咽結構異常者,包括懸壅垂整形術、扁桃腺摘除術等。
(六)氣切手術:適用於急性呼吸衰竭、嚴重呼吸暫停且危及生命的緊急治療措施。
(七)藥物治療:嚴重嗜睡者日間可使用非安非他命類促醒劑藥物。
七、居家保健注意事項:
(一)注意營養攝取,維持理想體重。
(二)避免暴露在煙霧環境和其他室內汙染物、過敏源。
(三)避免仰臥,盡量養成側睡習慣。
(四)避免使用鎮定劑、安眠藥、肌肉鬆弛劑、抗焦慮藥或酒精助眠、以免舌咽肌肉鬆弛而加重症狀。
(五)病人夜眠時常不自覺呼吸中止,家人應共同協助注意睡眠型態並留意生活安全。
(六)日間嗜睡者,避免自行駕駛交通工具或危險機具。
(七)記錄血壓並規則追蹤,注意是否有頭痛或胸悶、胸痛、心悸等徵象。
(八)時常自我評估症狀是否加重或影響日常生活,宜規律就醫檢查及治療以維護安全及生活品質。
(九)居家應遵從醫師醫囑配合使用非侵入性連續氣道正壓呼吸器,以確保睡眠能保持呼吸道通暢。
(十)定期門診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