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時總覺得「卡卡」嗎?不論是上班族還是學生,經常有便秘問題,輕微症狀能透過調整飲食,即可得到改善。但也有不少現代人因壓力等問題,而有超過3個月的慢性便秘!豐榮醫院一般外科、大腸直腸肛門外科主治醫師鄭智勇,將帶大家瞭解便秘治療方式有哪些?日常該怎麼預防?
精選內容:
便秘症狀是什麼?一個禮拜要超過3次!
慢性便秘為較長期的大腸機能異常導致的便秘,當每周排便不到三次,症狀超過三個月就符合慢性便秘,其症狀包含糞便乾燥堅硬導致排便困難、疼痛,以及排便後仍然覺得肚子脹,感覺沒排乾、有殘便。
5個常見的便秘原因
飲食不均衡
愛吃精緻食物、油炸類,少吃蔬菜水果和喝水的人較容易有便秘問題。而健康的油酯可以幫助潤滑腸道;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水分則是讓糞便不過於僵硬,減少排出時的撕裂。
缺乏運動
久坐的上班族、學生,或臥床的病人,都可能因為腸胃與腹部活動量不足而便秘。
長期憋便
當有「便意」時若因為正在忙,無法抽身而忍住,此時身體會自動反射,將糞便逆行回乙狀結腸,緩解「便意」,長時間這樣的生活模式,會使直腸變得遲鈍,導致便秘。
藥物影響
有些藥物會有便秘的副作用,此時可以透過大量喝水來緩解,或告知醫生請求協助。
身心壓力
過大的壓力與不穩定的情緒都會使腸道減少蠕動,進而導致便秘。

10個容易慢性便秘族群,你有在其中嗎?
鄭智勇醫師指出,慢性便秘常發生於糖尿病患者、高齡長者、長期臥床者,此外,以下族群也常出現慢性便秘:
- 乏膳食纖維
- 常用瀉藥
- 失眠
- 痔瘡
- 自律神經失調
- 服用抗憂鬱藥
- 精神病用藥
- 甲狀腺機能低下
- 帕金森氏症
- 膠原病
老年癡呆、乳癌竟和「慢性便秘」有關!
若出現慢性便秘症狀千萬別置之不理!鄭智勇醫師提醒,若不妥善接受治療,會提高大腸癌發生率及手術後的復發率,此外,還可能會導致肝功能受損、消化道潰瘍、痔瘡、肛裂、脫肛、長青春痘並發生大腸憩室炎。
鄭智勇醫師補充,如果忽略慢性便秘治療還可能會有乳癌、老年痴呆症、氣喘以及蕁麻疹風險,「慢性便秘會導致致癌物與腸道接觸時間變長,而致癌物除影響腸道,也會影響至其他器官,造成相關症狀。」另外,長期慢性便秘還可能會併發腹痛、頭痛、食慾不振、口臭、失眠、疲勞等症狀。

便秘治療要開刀嗎?日常預防勝於治療
至於慢性便秘治療方式,鄭智勇醫師指出,一般會先給予氧化鎂、緩瀉劑及益生菌,另外也會使用灌腸器,若狀況嚴重也會使用手指挖除糞便,較少數的患者才須手術治療,而治療過後若無特別症狀的改變,間隔三個月回診即可。
養成固定排便習慣、舒壓可預防慢性便秘除透過治療外,鄭智勇醫師表示,日常預防也相當重要,由於現代人飲食過於精緻,建議可多吃胚芽米、麥片、豆類、水果、蔬菜、海藻等含纖維食物,並養成固定排便習慣。 此外,應多喝水讓糞便維持適常的軟硬度,特別於起床後喝一杯水有助排便,他補充,透過適當運動、按摩腹部也可刺激腸胃蠕動和收縮。
偶爾便秘並不可怕,先從日常生活習慣調整,若仍然沒有改善,切記不要自行使用瀉藥,應找醫師做專業的便秘治療。平時多運動保持心情愉悅,避免過度緊張也可有效避免慢性便秘發生。